13327806566

新闻资讯

南京古河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建筑运维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公司,以开放、合作和共赢为经营理念。我们致力于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IBMS(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和IOT(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建筑的创新运维系统。作为行业的先驱者,我们的主要产品是基于IBMS的解决方案。我们深入关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行业的动态,并积极推动先进技术如BIM、物联网和大数据在数字建筑行业的应用。我们的IBMS系统结合了BIM和物联网技术,为建筑运维提供全面、智能的管理和监控。

全部新闻 公司资讯 行业资讯

周正:智慧建筑前行之路|峰会演讲

  12月9日,2021年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广州站隆重举办!本届峰会主题聚焦:智慧互联,重构“AI+云”时代,届时将携手全球知名智能化品牌,共同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建筑与家庭中的最新应用,全面解读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与智能化产业链的最新发展趋势,为大家带来涵盖5G、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绿色建筑、新基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干货内容,共同分享探讨智能化行业发展趋势、新技术与产品应用案例。

  会上,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建筑研究中心研发总监周正带来了《智慧建筑前行之路》的主题分享。随着新一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拓展,我国建筑智能化推进正如火如荼。周正表示中国具有庞大的智慧建筑市场,未来高速发展下,包括新建、楼宇改造等城建项目一定有广阔空间。

  以下是周正先生的现场演讲内容,千家智客作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周正:大家好,今天我就对智慧建筑前行之路——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塑造全新信息化智能设计的主题来做一些分享。

  设计院信息建设围绕核心实际上就是如何打造真正的智慧建筑落地、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价值。我们通过设计院数以百计的项目积累以及大量的省市科研,实际上就两个问题——智能建筑和智慧建筑的区别在哪里、智慧建筑又该如何落地。

  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际项目来完善整个智慧建筑的研发,比如白天鹅宾馆、阿里运营总部跟互联网的一些公司;跟一些很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融合,其中“智慧建筑核心技术支撑体系应用与研究”获得了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也是获得了广州市的一等奖。

  现在主要强调的是信息与智能化,不局限于传统智能化领域设计,更针对所有新技术,比如说数字平台、5G、物联网、云计算等等融合起来让信息与智能化之间形成有效的整体,为此我们成立院级智慧建筑研究中心。整个智慧建筑研究中心是以智能化为主体开展全专业的互动与拓展,设计领域较为全面。

  智慧建筑离我们有多远

  现在大部分的设计行业、设计院等等所做的智能化设计都是参照沿用现有规范GB50314,其实这本规范的一些内容是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发展以及各个厂商之间独立系统研制而做的一种妥协。赵济安老师把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融汇在规范里,如果大家仔细阅读的情况下会发现它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环境造成智能化体系的确定。

  我们现在整个系统建设实际上是独立分裂的形式,这点相信现在从事智能化设计的人员都深有体会。总结智能化建筑就是削足适履而非量体裁衣;各自为政,支离破碎;自说自话而非推心置腹;陈陈相因,心劳日拙。

  随着信息化技术开展,智能化业主的需求是越来越高,在传统逻辑系统建设下,集成系统(IBMS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各个传统系统建设下将所有子系统通过相关协议转换接口对接通过数据平台的建设,包括服务集成、子系统的管理。

  标准IBMS系统就是在应用层面,通过数据层面处理最终实现集中管控、自动运行、智能化运维、有效协同等管理目标,通过中央控制大屏理念实现所有机电设备数据查询。

  在IBMS系统的机器人,我们也做了一些研发,比如前些年参与的市住建部的科研项目——基于Niagara的开放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相关设备底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理,也实现了结合云概念,物管中心从被动运维到主动运维的管控,真正做到了工程师在一个地方统一管理各个区域相关的机电设备与运行调试,实现了人力资源更多的优化。

  我们认为节能与舒适层面一定是智能建筑的核心主题,所以对建筑耗能较高的空调进行优化,比如采用突出性的技术层面,在空调层面实现温度波动小、低噪音和高度节能等等。

  而业主更多的业务需求方面,我们也提出其他理念,例如一个中枢、四个中心,通过IBMS系统打造中央控制室,支持安防中心、设备中心、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整体统一的概念。实际上,在这样的架构下,中央控制室里管理人员就不单单是传统的保安人员,而是一个真正全方面的工程师,至少懂得整体的物业管理流程,也懂得安防和应急处理。

  数据在建筑服务、智能化里起到很大的核心作用,只有数据可以为未来提供一些支撑,也是数据服务来完善整个系统。实际上IBMS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全部问题。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互联网思维对整个建筑智能化造成猛烈冲击。

  为此,我们也是采用方法论,比如说采用EA方法论,从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跟技术架构对原先设计智能化理念进行梳理,发现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很少会将人物、时间、空间、事物进行关联。而且我们现在整个用的协议虽然很稳定,但是基本是属于老旧协议。

  现在智能化系统对于整个系统的演进能力以及系统的水平扩展能力,尤其在智慧园区大范围的建设当中,智能化建设水平层面已经呈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智能建筑建设规划思考

  实际上智慧建筑的核心内容是数据运用跟管理需求满足。现在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数据在建筑服务的价值,我们所谈到一个平台的概念实际上是对整体数据的相关处理进行创新、展示等等,包括为未来决策方面提供支撑都是由数据来沉淀。

  智能化设计现在面临的是更多管理需求,核心特点就是要满足业务或者满足使用人对于建筑的需求,对于建筑、人、设备、相关制度流程等等所有内容需求的提供。

  另一重点就是资金投入和后期费用,真正的智慧建筑是以数据作为驱动,以建筑服务作为输出,能够满足用户当下及未来管理、运维、应用需求,并且在不超过一定投资条件下的建筑服务规划。

  当然,建筑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钢筋水泥的层次,我们将整个建筑变成服务概念推出。我们知道服务离不开场景构建,所以在这里面也是引入了相关场景理念来完成相关服务的搭建。

  下面说说写字楼办公环境一系列的场景内容,从最开始的智慧停车一直到最后的使用运维,每一个场景都包括了人、时间、空间、事件等等所有的串联,而且通过场景的搭建打散传统系统架构,每一个场景多个相关智能化末端设备共同协作能够支持起来场景运行,也是说我们每个场景都是通过软硬件不断匹配才能够更多地为人提供更好、更适配的服务理念。

  我们再举一个新例子,将整个智能化设计比做一个人体,而所有智能化末端设备就像人的眼睛、鼻子、神经网络等等,我们将整个系统变成有机的整体,打破原先传统视频安防、门禁等等单一的系统理念,真正构建的是数据、软硬件融合以及网络融合,搭建的是整体的运维大脑,通过大脑来统一整体的内容,包括建筑、运营、服务人文等等相关功能。

  实际就是互联网思维下的通用架构,实现全数据融合、终端全链接等等相关内容,包括通过大脑构建在运营中心实现状态全可管、事件全可控、业务全可管、运营全可查等等。而且在这样一个架构下面,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位来重新规划所有内容。

  通过统一的平台搭建可以将现在的大数据、AI、物联网等等相关技术进行全面融合,且这样一个系统搭建在拓展性跟定制性方面都是在统一运维管理平台下进行开展,将整个设计传统的系统变成有机融合统一,里面整体数据基本上已经全面打通进行全面统一定义,实际上在相关功能及方法论的应用方面,计算机互联网是拔得了头筹,真正实现了软件定义建筑的形式。

  智慧建筑落地开拓之举

  实际上互联网行业跟传统智慧行业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互联网行业对传统智慧建筑行业并不熟悉,形成设计文件的能力较弱。传统建筑行业虽然经过多年沉淀,可能轻易被改变,虽然始终是需求最开始的接触者,但只重视智能化,而不是信息与智能的结合。另外具有指导意义的建筑设计规范属于空缺,且现在对智能建筑和智慧建筑的认识不清晰,无法同相关科技企业互通有无。

  总结一句话就是智慧建筑的推进开展并不理想,形成一定模式的智慧建筑落地体系并没有建立。

  如何能让两个行业之间进行全面融合?大家都知道规范的价值是在于对行业有统领、指引以及约束作用,一本内容丰富的设计规范会给行业带来革命性突破。而我们是在GB50314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思想,再对整个行业进行约束条件下进行全过程的指导。也就是说,我们想让这本规范介于信息与传统智能化的融合开展推动智慧建筑的落地。

  整个规范里面的主要架构逻辑其实有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跟信息架构。我们通过EA方法论对传统的行业进行匹配。引入场景构建以及内容分析来完成问题域的分析确定整个需求。日常来说,智能化设计仅应用在应用架构跟技术架构,缺少一定的信息架构,这就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软硬件是处于一种分离状态的原因。

  而概念架构的意义就是针对整个行业的相互融合而提出来的新理念。规范的作用不是单一严格理论的推广,更不是单一的架构推广,我们经历了传统烟囱式的架构、IBMS系统的形式、互联网思想的介入。实际上想通过架构让真正的设计人员通过业务架构分析确定究竟选择哪一条技术路线才是真正适合当下业主需求定位。所以概念架构的提出是为了通过设计路线来确定哪一种才是最适合当下或者是最适合业主相关要求。

  智慧建筑共同探索前进

  很多相互融合的关系、相互融合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研究摸索。希望我们开始着手编写国际标准规范的落地内容,但我们要一步一步前行,把每一步都落实踏实。

  在此,我希望中国具有庞大建筑设计高速发展,也希望和有志之士进行开展、拓新,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相互弥补,取长补短、合作共赢。虽然这条道路前行会比较困难,但是我认为“山高人为峰”。

  最后总结一下,智慧建筑之路,漫长但光明!谢谢大家!

 

       转自千家网,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531018449773362&wfr=spider&for=pc

 

南京古河软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17 Guhe Soft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2350号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扫码加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咨询专线:13327806566